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二、总结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为了地球的子孙后代而考虑的,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人类也应当注意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我们人类的生存是以自然环境为基础的,所以在对自然改造或者利用自然的时候,人类应当注意生态平衡,从而使经济快速发展。

作者:姜雨辰单位:山东省东营市河口一中高二年级(11)班

【参考文献】

经济发展环境污染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

一、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归根到底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解决环境问题的本质就是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与自然从远古天然和谐,到近代工业革命时期的征服与对抗,到当代的自觉调整,努力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文明,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这一矛盾运动和对立统一规律的客观反映。当今,绿色经济、循环经济成为新世纪的标志。用环保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因此,如何协调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文明是坚持实现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的关键。科学发展观的内涵非常丰富,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可持续发展,处理好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处理好可实现“双赢”,处理不好则两败俱伤。这一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充足的自然资源是经济增长的基础和条件。

(2)经济增长不足或增长方式不当是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生态破坏的重要原因。

(3)环境问题是发展带来的也只有通过发展才能加以解决。

二、环境污染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现如今面临着重大的环境污染。例如,雾霾天气、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就是由大气污染衍生出的环境效应。这种由环境污染衍生的环境效应具有滞后性,往往在污染发生的当时不易被察觉或预料到,然而一旦发生就表示环境污染已经发展到相当严重的地步。当然,环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后果是使人类环境的质量下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和健康。严重的污染事件也将造成社会问题。随着污染的加剧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由于污染引起的人群纠纷和冲突逐年增加。

(一)大气污染问题

2000年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995万吨,居世界第一位。据专家测算,要满足全国天气的环境容量要求,二氧化硫排放量要在现有基础上至少削减40%。此外,2000年中国烟尘排放量为1165万吨,工业粉尘的排放量为1092万吨。大气污染是中国目前第一大环境问题。

(二)水环境污染问题

中国七大水系的污染程度依次是:辽河、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珠江、长江,其中42%的水质超过3类标准(不能做饮用水源),全国有36%的城市河段为劣5类水质,丧失使用功能。大型淡水湖泊(水库)和城市湖泊水质普遍较差,75%以上的湖泊富营养化加剧,主要由氮、磷污染引起。

(三)土地荒漠化和沙灾问题。

目前,中国国土上的荒漠化土地已占国土陆地总面积的27.3%,而且,荒漠化面积还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增长。中国每年遭受的强沙尘暴天气由50年代的5次增加到了90年代的23次。土地沙化造成了内蒙古一些地区的居民被迫迁移他乡。

三、环境治理

中国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大国,也是一个能源需求大国和环境污染大国。能源、经济和环境三者之间密切联系,经济增长需要能源供应支撑,能源消耗带来环境污染,环境污染反过来又造成经济损失,破坏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

(一)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切实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

加强环境保护,当务之急是解决水和空气等污染加剧的问题。要加强水污染治理。我国本来就是一个缺水的国家,有限的水资源又被严重污染。保障饮水安全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要切实保护饮用水水源地。我国化工企业多数布局在江河沿岸一旦发生事故就可能造成严重后果。要加大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力度,消除环境安全隐患,防止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件。要加强大气污染防治,不断改善重点城市空气质量。积极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减少农村面源污染。加强危险化学品管理,妥善处置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保障核与辐射环境安全。

(二)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从源头上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要大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形成一个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产业体系。严格执行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下决心淘汰那些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落后生产能力严禁新上那些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建设项目。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缓解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要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循环利用,推行清洁生产,努力实现增产减污。

(三)大力发展环境科技和环保产业,提高环境保护的水平

四、结束语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归根到底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正确处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二者是可以相互促进的,可以达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当今,绿色经济、循环经济成为新世纪的标志。用环保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参考文献:

[1][1][美]托达罗着,黄卫平等译.经济发展[M].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

[2]谭崇台主编.发展经济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内容摘要:在经济与社会发展过程中,各个国家、地区经常出现环境污染程度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而先加剧后缓解的现象,即环境库兹尼茨曲线。本文通过对1990-2008年湖北省人均GDP与“工业三废”数据的测算得出结果,废气排放量与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呈现倒U特征,废水排放量不具备此特征。本文针对湖北省环境污染的情况,提出了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发展静脉产业和加快优化能源结构的建议。

关键词:经济增长环境污染库兹尼茨曲线湖北省

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环境,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全球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主题。西方国家从工业革命到上世纪60年代一直实行的是以经济增长为绝对目标的发展方式,这引起了许多环境恶化和资源耗竭问题,给后人留下了沉重的思考。如果环境质量的下降在长期内得不到改善,变成一个累积性的问题,这将会永久性地破坏生态稳定性和恢复力,对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形成绝对稀缺性的约束,最终会严重损害人类的福利。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匮乏、经济发展水平低,相对西方发达国家来说未来面临着更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经过30多来改革开放,我国经济获得了举世瞩目的飞速发展成就。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资源、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环境污染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据世界银行的研究,水污染每年给我国国民经济造成的损失高达40亿美元;大气污染每年造成的损失高达500亿美元,我国的环境污染损失每年占GDP的3%-5%。

环境库兹尼茨曲线(EKC)的引入

对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格鲁斯曼(Grossman,1992)等学者提出了环境库兹尼茨曲线(EKC)假说,认为环境污染的状况随经济增长呈现出一种先恶化后改善的过程,即如果以人均GDP为横坐标,环境污染水平为纵坐标,则环境污染水平随着收入增长呈现一种先增后减的倒U曲线的形状(如图1所示)。对EKC假说的各种检验和证明的论文不计其数,许多论文通过计量检验的手段得出了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状况的一种倒U曲线关系。

在对待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上,根据EKC假说的不同理论依据,不同学者给出了不同的政策主张。贝克曼(Beckman,1992),伯特雷(Bartlett,1994)等认为经济增长是解决所有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因此在达到EKC的拐点之前任何环保的政策都是没必要的,甚至会阻碍经济增长;也有的学者在认同EKC的存在性的同时,指出政府的政策响应对于EKC拐点的发生是至关重要的,环境保护不能成为经济增长的替代品(Pana.yotou1997,Gavande2001,etc.)。因此在经济增长与治理环境污染的关系的政策建议方面莫衷一是。另一方面,虽然EKC的存在性已经在理论和实证上都得到了许多学者的证明(Grossman,1992,Panayotou,1997,2001,etc.),但是关于EKC假说的理论与实证仍然存在很多缺陷与不足而难以让人信服,如阿罗(Arrow,1995)等人对传统EKC研究的批评,因此关于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研究领域和视角仍在不断地扩展。

湖北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现状及EKC检验

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GDP持续快速增长的背景下,湖北省的经济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GDP总量不断创出新高,2008年更是一举突破万亿达到了11330.38亿元,人均GDP也相应地保持高速增长,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具体增长情况如表1所示。

与此同时,湖北省的环境污染量也在增长,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呈上升态势。从总体上看湖北省工业“三废”(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总量呈上升趋势,废水排放量在1995年达到峰值300598万吨后,一直处于较为平稳的状态,直到2007年排放量增长势头有所提高;废气排放量的增长则较为迅猛,2008年的废气排放量为1990年废气排放量的3.38倍;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也一直呈现增长态势,从1990年的1799万吨增加到了2008年的5014.17万吨。具体排放情况如表2所示。

根据图2和图4可知,其拟合优度R2均大于0.9,较好地反映出EKC模型的走势。其中,图2中的曲线近似地呈现“U形+倒U形的左侧”形状。图4的R2=0.932,拟合程度很高,曲线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说明湖北省的工业固体废弃物还将随着工业产值的增加有较为显著的增长,还未达到污染水平降低的拐点,因此,对固体废弃物污染的治理力度还应加强,只有常抓不懈,才能使固体废弃物的排放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现实状况相适应。

由图3可以知道,其拟合优度R2=

0.033,拟合优度过低,因此湖北省废水排放量不具有充分EKC趋势,这意味着典型的EKC理论不适用于解释湖北省废水排放量的变化趋势。从历年湖北省废水排放的实际情况来看,绝大部分污水达到了国家城镇污水二级排放标准,再生水利用率为2.3%。湖北省通过新建和扩建污水厂,污水在未来几年基本可达到全部处理。虽然城市工业产值不断增长,但是新增加的废水产量没有对环境造成污染,这也是与湖北省坚持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理念密不可分的。

政策建议

根据上文分析得出的结论,再结合目前湖北省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的实际,要实现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就必须摒弃传统的“高增长、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坚持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的发展理念,通过健全机制、调整结构、加强管理、宣传教育等方式来实现低资源消耗支撑较高福利水平的可持续的社会发展模式,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有效地做到节能减排,这也正是EKC的思想内涵及本文的现实意义所在。具体来看,可以采取如下几种方式:

(一)推行绿色GDP核算体系

所谓绿色GDP,是指在现行GDP核算的基础上,把消耗的自然资源价值以及环境污染作为成本重新考虑计算出来的新的GDP。在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同时要选择科学合理的核算体系。目前所用的国民收入核算体系随着资源、环境危机的出现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传统的GDP核算体系的不足凸显,传统的GDP核算体系只注重经济产值及其增长速度,而忽视资源基础和环境条件,这使得人们单纯追求产值,互相攀比速度,而不顾资源损耗和环境恶化。为了给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一种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手段,必须改革现行的经济核算体系,建立并推行包括自然资源与环境核算在内的新型核算体系,用绿色GDP(即可持续收入)取代传统的GDP。

(二)构建完善的静脉产业发展模式

循环经济可以理解为一个由“动脉产业”和“静脉产业”构成的全面的物质流体系。“静脉产业”是指以物质流的方向为标准,承担废弃物收集运输、分解分类及再生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的产业。“静脉产业”将废物转换为再生资源,因其变废为宝、循环利用,可以实现能量和物质的循环流动、降低环境资源的消耗水平,很大程度上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矛盾。在构建完善的静脉产业发展模式的过程中,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首先,要健全法制,强化监督管理。应加快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地方法规,从管理体制、税费政策、准入制度、回收体系建设等方面,扶持和规范静脉产业的发展;其次,要完善政策,建立促进体系。在资金、土地、税收等方面对静脉产业发展给予支持;最后,要规范再生资源回收渠道,将回收体系推向产业化。

(三)加快优化能源结构

目前,国内的能源供应面临着总量短缺的困境,尤其是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的供应。因此解决制约目前经济发展的传统能源“存量约束”问题,积极推进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化开发利用已成为一种战略性选择。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前提下,稳步调整能源结构,推进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推广能量的梯级利用和循环利用技术,努力提高能源的多样化循环利用。积极开展节水、污水处理活动,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参考文献:

1.周俐萍.环境经济政策实施的必然性分析[J].商业时代,2009,07

关键词:福建省;经济增长;环境污染;VAR模型

一、引言

随着福建经济的快速增长,工业废弃物也在不断增加,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故而,有必要对福建省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的关系进行研究。深入了解二者的内在联系,对福建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文献回顾

张晓(1999)通过对1985到1995年中国的污染物排放量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污染水平之间呈现比较不明显的倒U型弱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特征,即随着人均GDP的增加,环境污染程度将呈现上升趋势,随经济进一步提高,环境污染程度会有逐年下降的趋势[1]。彭水军、包群(2006)通过VAR模型和广义脉冲响应函数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加以分析,指出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和兰宜生(2009)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了山西省人均GDP与其环境污染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得出了山西省存在与库兹涅茨环境倒U型的相符的特征。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说明

(一)研究方法。VAR模型具有相同的解释变量,并以被解释变量的滞后变量作为解释变量,克服了传统联立方程模型受制于经济理论未完善引起的诸如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的区分、估计和推断等复杂问题,还能克服可能出现的“伪回归”问题[2]。VAR模型还可以进行经济变量之间的脉冲响应以及方差分解分析,研究模型中一个经济变量的冲击对另一个经济变量的影响[3]。

四、实证分析

(二)VAR模型的建立。用LR、FPE、AIC、SC、HQ等检验准则确定模型的最优的自回归阶数,确定最优滞后阶数为2并能够满足稳定条件。再采用AR根估计的方法对VAR模型估计的结果进行平稳性检。由图二左,所有单位根都落于单位圆内,因而模型满足稳定条件。然后重点参考SC和AIC的评价标准,将模型的滞后阶数确定为2阶,从而建立VAR(2)模型。

(三)脉冲响应函数分析。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可以反映每个内生变量的变动或冲击对它本身及所有其他内生变量产生的影响,进而反映变量之间的长期动态响应关系[4]。分别给模型中各个变量一个单位大小的冲击,从而得出各变量间的动态关系,本文选择的滞后期数为10期。

图二是福建各污染指标对GDP的脉冲响应路径。给GDP一个正冲击时,工业固体、废气排放量在第四期达到最高点,之后缓慢下降并趋于一个负常数。工业废气排放量在第二期达到最高点之后下降在第七期达到最低点,最后收敛于0。先上升后下降并收敛于负表明福建省经济增长与工业三废排放量呈现出倒U型曲线,说明在短期内经济发展会造成环境污染逐步加重,但从长期来看在经济进一步发展后环境污染状况将得到改善。

同理得出福建经济增长对各环境污染指标的响应路径,在本期给工业固体废弃物一个正的冲击后会给经济增长一个正面的冲击,但是幅度不是很大。在本期给其他污染的指标一个正冲击后,GDP在经过前几期的波动后,在反应期内将达到负值并达到负最大值。表明除了固体废弃物,其他污染物的排放对经济的增长起抑制作用。但从另一方面说明,福建省经济增长过程中对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监管控制不是很到位。

(四)方差分解分析。方差分解分析可以进一步分析福建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影响程度,方差分解法是将系统的预测均方误差分解成系统中各变量冲击所做的贡献,从而可以考察任意一个内生变量的预测均方误差的分解[5]。由图一右,在GDP的误差分解中,工业废水排放量的贡献率是最大的,工业废固排放量次之,工业废气排放量最小。这表示当前对福建经济增长起主要抑制作用的是工业废水的排放量和工业废固的排放量,工业废气的排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则相对较小。

五、结论及政策启示

通过以上实证分析,可以得出如下政策启示:

第一,福建省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倒“u”特征。即在经济发展在短期内会提高环境污染程度,而在长期内有利于环境质量改善。

第二,工业固体废弃物会使经济增长有一定的正影响,这表明目前福建的经济发展方式还没有根本上的改变,对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的监管力度还不够。其他环境污染从长期来看对经济发展有抑制的作用。因此,一要加强对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的环境监管,加速新兴环保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二也不能放松对其他环境污染排放物的监管和控制。

第三,目前福建首要污染物为工业固体废弃物、废水,其中固体废弃物污染更为突出,而工业废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相对较小。所以,要把固体废弃物污染置于治理首位,加强固体废弃物再利用及其技术开发,避免二次污染。

[1]张晓.中国环境政策的总体评价[J].中国社会科学,1991,(3).

[2]段显明,郭家东.浙江省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12,2

[3]彭水军,包群.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基于广义脉冲响应函数法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6,(5).

[关键词]青岛市;环境污染;经济增长;广义脉冲分析;方差分解

一、文献综述

二、研究方法

(一)自回归模型介绍

VAR(向量自回归)的表达式如下:

yt=A1yt-1+…+Apyt-p+Bxt+εt

式中,yt是一个内生变量列向量;xt是外生变量向量;A1,…,Ap和B是待估计的系数矩阵。[6]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6月

第28卷第3期周德田,等:基于VAR模型的青岛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实证研究

(二)变量及数据选择

与经济总量相比,人均收入更能体现经济的发展水平。因此,以人均GDP(以《2011年青岛市统计年鉴》为准)作为衡量青岛市经济增长的指标,用G表示。

在环境指标选取上,考虑到青岛市多种污染物数据的可操作性和易得性,选取了有代表性的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工业废气排放量和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三个指标。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历年青岛市统计年鉴(1985—2011年)上工业废气排放量的单位是万标立方米,为了统一,在此需要乘以气体密度,这里以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大气密度来近似代替工业废气的密度。三个指标相加作为环境污染总量指标,以此作为环境指标,用P表示。

三、数据处理与分析

(一)单位根检验

(二)协整检验

为了验证两个变量xt和yt之间是否协整,Engle和Granger于1987年提出了两步检验法,简称为EG检验。对同阶的单整序列,用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回归。

【关键词】计量模型人均GDP环境污染库兹涅茨曲线

一、近年来昆明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变化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昆明市处于经济的快速增长阶段,客观上形成了一定的经济总量规模,人均GDP也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与发展。与此同时,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环境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出现恶化现象。从1997到2007年来这十一年间昆明市工业三废(工业废水,工业固体废弃物,工业废气)的原始统计数据上来进行分析,昆明市的工业废水排放量呈现出波动变化的趋势,并且在持续不断下降,截止2007年昆明市工业废水排放量为4684万吨,在1997年的原有基础上减少了12423.2万吨,平均每年约以6.4%的速度下降;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与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变化特征大致相同,也是在以相似的比例持续不断下降;工业废气排放量则在一定程度上呈上升趋势,截至2007年,工业废气排放量已达到1786.90亿立方米,大约是1995年昆明市工业废气排放量的3.3倍。

总体上看,从1997到2007年,昆明市工业三废排放量中,废气排放量以平均每年21.6%的速度递增,而废水排放量和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则与废气排放量相反,呈现出在波动中下降的趋势。

二、昆明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的实证分析和数据验证

(一)指标、数据的选取。

(二)计量模型的构建。

曲线特征可以看出,随着人均GDP的增长,昆明市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呈下降趋势,曲线走势良好,但需要指出的是,昆明市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并没有达到工业化后期水平,昆明市主要工业区在20世纪末期及21世纪头几年内进行的矿山生态恢复取得显著效果是导致昆明市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通过以上对昆明市人均GDP与工业三废排放量进行的回归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虽然昆明市当前的经济取得了较大发展,但是目前昆明市的工业发展水平仍然处于较低水平。随着人均GDP的增长,工业废水排放量和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呈现出下降趋势,曲线走势良好,工业废气排放量则呈上升趋势。昆明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处理好环境污染这个问题,实现经济环境协调发展仍然存在不足。

三、昆明市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问题解决的建议

[1]世界银行.1992年世界发展报告:发展与环境[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

二、我国环境污染现状

我国环境污染主要分为农村污染和城市污染。对于农村来说,前几年主要是因为农业生产需要,例如:秸秆焚烧、开荒造田等引起的生态失衡问题,然而今年来由于退耕还林等政策和法规的出台,农村在这方面有所改善,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的生活垃圾也开始成为环境污染的一大问题,因为没有特殊的规定,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就随处乱倒,因此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水污染和土壤污染。再说城市,可谓是最大的生活垃圾制造厂。同时城市污染主要有: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音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和辐射污染等。据有关数据显示,2012年度PITI指数名列前十的城市为宁波、东莞、青岛、深圳、扬州、北京、广州、杭州、重庆、温州,得分都超过70分;最末十名城市为鄂尔多斯、锦州、阳泉、张家界、吉林、长春、克拉玛依、咸阳、大同、枣庄,其平均分为19.6,垫底的枣庄仅得12分,同时数据还显示了2012年度各省市区PITI平均分,仅北京、重庆、上海、浙江四省市的城市达到及格线,其余省市区均在60分以下(该数据来自中国日报)。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工业企业的不断增多,城市环境压力不断增加。

三、结语

论文关键词: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环境污染,计量经济分析

一、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西部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落后地区,而民族地区大多又是西部地区12省中比较落后的地区。民族地区包括新疆、内蒙古、宁夏、西藏、广西5个省级民族自治区,还有少数民族聚集的青海、云南、贵州3个省区。改革开放尤其是西部大开发以来,民族地区经济虽然较东部地区仍然落后,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但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在民族地区却日益凸现。研究如何协调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环境的发展,避免东部地区先污染后治理的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国外,CrossmanandKrueger使用跨国PanelData模型对一些国家地区进行了EKC实证检验;国内,包群等利用1996-200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中国经济增长与6类环境污染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检验;李刚利用面板数据对中国环境Kuznets进行了检验;王彦斌对面板数据对中部六省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

在这些文献的研究基础上,可以发现以下问题:

1.许多文献在利用面板数据进行方程回归时没有进行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这就容易产生虚假回归并且不能保证方程的稳定性。

2.许多文献在得到方程后,仅仅得出EKC的形状,没有求出曲线的拐点,这对经济和环境关系的研究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因为拐点两侧的环境和经济政策是不相同的。

3.一些文献直接用二次型的EKC模型进行估计,这必定会带来方程设定错误。

4.对民族地区8省区经济增长和环境协调发展,还没有基于PanelData进行实证研究的文献。

基于上述的分析,本文从以下方面进行了改进:

1.利用拓展的Kuznets曲线三次型模型进行计量经济学分析,且先对面板数据进行了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以克服虚假回归和方程不稳定的缺陷。

2.分析出民族地区经济增长同环境污染的一般关系,并找出各个省区各自独有的EKC和相应的拐点,为民族地区环境政策制定和经济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二、模型建立与数据选取

EKC的形状不尽相同。CrossmanandKrueger证实了倒U型的库兹涅茨环境曲线存在;Kaufmann(1998)等人的研究表明人均收入和SO2排放量之间存在U型关系;根据其他研究资料表明库兹涅茨环境曲线有倒N型、N型、线型多种形状。

为了保证研究的一般性,本文采取CrossmanandKrueger(1998)拓展的包含上述五种类型可能性的的库兹涅茨环境曲线模型进行回归分析。根据计量分析最终确定各个省区到底是属于倒U型、U型、直线型、倒N型、N型中的哪一种。模型形式为:

Y=α+β1X+β2X+β3X+u(1)

其中Y为环境污染指标;X为经济指标;u为随机误差项。

根据模型回归结果可以判断环境曲线关系:若β1>0,β2则为倒U型曲线关系;若β10,β3=0,则为U型曲线关系;若β10,β3则为倒N型曲线关系;若β1>0,β20,则为N型曲线关系;若β1≠0,β2=0,β3=0,则为线性关系。具体的判断表如表1所示:

表1环境Kuznets曲线形状判断表

β1

β2

β3

倒U型

>0

<0

=0

U型

倒N型

N型

直线型

≠0

1.引言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在取得了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我国经济主要是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尤其是一些依靠丰富的资源发展起来的地区。目前我国主要以煤炭作为工业的能源基础,煤炭工业是经济发展的能源支柱,煤炭资源的过度利用和不合理开发等问题对我国的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的危害。在环境与资源的约束日渐严峻的今天,这种增长方式与资源和环境的矛盾越来越尖锐[1]。因此,在目前资源环境的约束下,转变资源型地区经济的发展模式,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是资源型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2]。

1.1.2研究意义

本文通过对大同市绿色GDP的核算,可以看出环境污染在GDP中所占的比例,分析主要的污染物是什么以及污染物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以期对我们进一步减少污染和遏制资源浪费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1.2研究方法

本文对大同市2007~2012年绿色GD进行实证分析,统计和分析大同市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并且利用恢复费用法对污染物进行货币化的核算,从而得出这些污染物的损失占GDP总量的比例。

2.煤炭资源型城市的经济与环境现状

目前,我国煤炭资源型城市有64个,大多分布在我国的北方城市,山西省的煤炭资源性城市分布最多,其次是河南、山东、内蒙古等地。据统计得出,我国煤炭资源型城市2012年原煤开采总量为38.96亿吨,2011年的原煤开采总量为45.7亿吨,原煤开采总量呈减少状态,煤炭资源逐渐减少。我国煤炭资源型城市综合能耗消费总量为23.5亿吨标准煤,占全国综合能耗消费量的近2/3。而且近些年来,经济发展对煤炭的需求稳步增加,煤炭资源大省的煤炭产量还在上升。

2012年,我国煤炭资源型城市的生产总值为42902.86亿元,我国总的生产总值为471564亿元,煤炭资源型城市的生产总值占全国生产总值的近1/10,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较大的作用。

2012年,我国煤炭资源型城市的生产总值和为42902.86亿元,其中,煤炭工业生产总值的和为18315.75亿元,占煤炭城市生产总值和的1/3多。可见,煤炭资源型的经济发展对煤炭产业的依赖性很大[4]。

煤炭型资源城市,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空气质量大多处于轻度污染与重度污染之间,各地雾霾现象时有发生,我国煤炭型资源城市环境污染严重,改善环境问题刻不容缓。大同市是我国最大产煤地区之一,由于丰富的煤炭资源,因此有“煤海”之称。

大同市多年来由于煤炭的大量开采,以及现代化采煤技术的综合利用,使得采空区面积迅速增加,地面裂缝加速形成,严重影响了地下水水质。大同市的大气污染属于煤烟型污染,其主要污染物为二氧化硫、烟尘、粉尘等。

3.大同市绿色GDP的实证分析

3.1绿色GDP的内涵

绿色GDP能真实地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水平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可以显示出一个国家的综合福利水平和外部经济效益的高低[7]。

3.2选取污染物排放量并对污染损失进行货币化

根据大同市是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具体特点,选取了大同市典型的污染物,对环境污染中部分污染物:二氧化硫、烟尘、粉尘、废水、固体废弃物(工业固体废物、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的值进行了统计和计算。并利用间接的方法对环境污染损失的货币化,具体采用的是恢复费用法,通过计算这些污染物的治理费用来计算环境污染损失。本文参阅国家统计局国际中心王磊《中国绿色GDP的核算方法与应用》一文,固体废弃物、废水、烟(粉)尘、二氧化硫的治理成本分别为每吨225.78、2.44、2248.08、4219.73元。计算出大同市2007~2012年主要污染物排放的治理成本,计算结果如下表

3.3具体分析

通过计算各项治理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可以清晰的看出各项污染物从2007年到2012年对城市污染的影响,从图一中可以看出:

(2)废水的排放量虽然总体上比较低,但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这是由于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现代化的建设,用水量也在不断增加,同时由于开采造成地表破裂,废水的排放严重影响了地下水的水质。

(3)粉尘排放在污染物中的排放比例居于第二而且总体上居于逐年下降的状态。说明大同市对粉尘、烟尘的排放进行了有效的控制。

(4)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在污染物中所占的比例最小,同时在2007~2012年间,呈不断下降的趋势。这说明大同市在固体废弃物排放量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比如2011年新建的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

为了更形象的反应污染物对经济造成的损失,可计算得出大同市2007~2012年需要治理环境污染的成本(环境污染损失)占GDP的比例。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环境污染损失占大同市GDP总值的比例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说明大同市在2007~2012年在治理环境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与近些年国家和大同市不断倡导煤炭行业的清洁生产与是分不开的。

4.实现大同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对策

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解决环境问题的本质就是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问题。

4.1构建市场运作制度

将环境保护纳入市场竞争的范畴中,构建一个环境保护的市场交易平台,将环境保护转换为一种竞争优势;企业作为主体,在参与市场竞争的过程中,考虑环境治理成本,政府监管部门构建环境准入机制,保证企业能够真正得到投入环境保护中的市场回报,以此来鼓励企业进行更多的环保投资。

4.2构建财税政策

企业要承担环境污染,这种公共物品的外部性所带来的损失,对环境污染大的企业,采取关闭和征收高额的环境治理费用,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以此来限制企业为了盈利,对环境所造成的无节制的破坏。

4.3提高人民的环境思想保护意识

人们和企业还是普遍的“经济人”,看重经济利益,忽略了社会环境利益。一方面,积极宣传环境保护,增加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为地方的可持续发展营造较好的外部条件,另一方面,指导企业对环境保护采用实际行动,不仅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还有效提高了企业竞争力。

【关键词】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大连;资源环境

一、大连环境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大连市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南部,,具有海洋性特点的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全年平均气温10℃左右,年降水量550~950mm。大连地区整个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发展(Ec)、环境质量(Eq)、环境污染(Ep)、生活水平(亦称恩格尔系数,En)等4项指标。

(一)大连环境质量

为了消除指标受计量单位的影响而带来的不可对比性,将数据标准化:Yi=(Xi-minXi)/(maxXi-minXi),其中Xi表示数据值,minXi表示行中最小值,maxXi表示行中最大值。其中,经济发展指数(Ec):由生产总值等5项经济指标综合而成;环境质量指数(Eq):综合反映环境状况的指数,将废水排放达标部分与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和绿化覆盖率作为正指标进行综合而得;环境污染指数(Ep):把工业三废作为度量依据,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区域的环境污染总量;生活水平由市区居民可支配收入表征,恩格儿系数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恩格儿系数越低,表示国家越富裕。

(二)大连地区环境经济评价

由表1.1分别作图1.1和图1.2,可以更直观地看出最近几年大连市经济发展,环境质量,环境污染,生活水平的各指标变化情况。

总的说来,近几年大连生活日渐富裕,在国家各项政策的调控下,环境质量不断提升,环境污染得到较好的控制,经济发展日趋良好,人们生活幸福程度上升。

[1]叶兴平,钱瑜,陆根法.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的环境经济评价程序和方法[J].环境保护科学,2001,27(103):30-33.

THE END
1.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九江市柴桑区人民政府,环境保护(污染重点环境问题 柴桑区空气污染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柴桑区细颗粒物污染集中出现在1月、11月、12月,臭氧污染集中出现在4-9月,细颗粒物和臭氧污染成为制约柴桑区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的关键因素。重点断面水环境质量不达标问题,柴桑区3个考核点均位于下游,受上游来水、沿岸周边农业和养殖等污染整治不到位等影响,赤湖水http://www.chaisang.gov.cn/zwgk/zdlyxxgk/hjbh/wrfz_170613/202212/t20221213_5880383.html
2.近代工业社会现代信息社会中城市环境的特征及其主要环主要环境问题包括城市的污染和拥挤以及社会不和谐现象的出现。近代工业社会的城市环境特征主要是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激增,导致城市环境问题的加剧。主要环境问题包括工业污染、城市交通拥堵和城市空气质量下降。现代信息社会的城市环境特征主要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的城市生活方式。主要环境问题包括https://wen.baidu.com/question/691149161150574652.html
3.中考语文17个必考知识点答题技巧整理C.从修辞的角度分析:比喻使意思浅显易懂,具体形象;夸张能突出事物的特征;拟人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对比给人鲜明印象;反语显得幽默风趣,讽刺意味强烈。 ★答题方式:我认为……美在……它表现了……. 四、献策举例类 1.问题献策分类 A.自然环境问题:大气水体污染、生态平衡问题、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问题等等 https://www.youkee.com/ziliao/6768.html
4.环境保护的调查报告2000字(精选15篇)根据国家统计局所规定的调查指标评分办法,调查数据表明,我旗公众对城市环境保护工作总体满意率为84.0%,比上年提高了1.3个百分点。公众对阿左旗城市的空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方面的满意率略高于垃圾污染和环保宣传教育方面。各个单项问题比较,“对本旗空气质量是否满意”、“市政府对环境保护工作是否重视”得分较高,https://www.yjbys.com/diaochabaogao/2337092.html
5.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学生能够初步理解地理事物和现象是由地理要素在不同时空条件下相互作用形成的;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自然、人文特征及其时空变化特点,初步形成从地理综合的视角看待和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能够初步具备崇尚真知、独立思考、大胆尝试等科学品质。 https://www.jwdili.com/geography/detail/220421115yc4m.html
6.初中地理复习知识点整理⑶城市化问题:乡村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迁移→城市人口的无计划膨胀,产生或加剧一系列问题。 ⑷解决措施: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4、不同的人种 ⑴类型:根据肤色、发形、面部特征、体毛等外部体质特征,人类可分为白种人、黄种人和黑种人三个主要人种。白https://www.360doc.cn/article/68489520_891189273.html
7.农村生态环境调查报告(精选10篇)三是群众环保意识差,加之社会宣传不到位,使广农民甚至城市居民都没有认识到农村环境污染的严重危害性,造成对已发生在身边的污染问题熟视无睹,听之任之。 三、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立环保责任制。把环境保护纳入政府任期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将农村污染防治费用纳入财政预算和建设项目投资计划,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http://m.wenshubang.com/diaochabaogao/109608.html
8.教育教学反思15篇通过作出解答这些问题的决策过程,地理教师将适于根据学生的能力、技能以及居住地区的环境特征来安排教学活动。地理教师要通过下列途径以具备处理问题防止误解的“谋略”:获得(尤其是在野外考察活动中)管理的技能,对学生的能力、价值观念以及学生对待生活的态度的评估判断;学校工作中尤其是和课程发展与评价相关的合作计划的https://xiaoxue.ruiwen.com/jiaoxuefansi/344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