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后即挨打”!但晚清真落后西方吗?1840年中国GDP仍世界第一清朝康熙郭嵩焘

中国历史到了乾隆以后,积贫积弱,经济远远落后于西方诸国,似乎已经是一个妇孺皆知的事实。“落后就要挨打”,也成为了百年来所有中国人倍感耻辱又催人奋进的一个口号。

这一切,就历史结果而言,是确定无疑的:清末的中国,天朝自居,闭关锁国,“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割地赔款,四分五裂,民不聊生。但是,唯一有问题的可能在于一个历史事实的辨明:

清朝及至晚清,国家政策上真的“闭关锁国”吗,彼时的“大清国”真的落后于西方列强吗?

实际上,当代史学,关于清代问题,除开那些太于正统、只管照本宣科的著作,比较靠谱有公信力的研究,不管国内外,其实多半都不再坚持“中国因落后才挨打”的主张。

1840年前后鸦片战争之前的中国,和当时世界所有国家比较起来,不仅不穷,不仅不是“东亚病夫”,还是全球首富,GDP仍居世界第一。这一说法,不是信口开河,而是被如今的很多研究数据所证明。

比如,英国著名经济学史家麦迪森在他那本同样著名的《世界经济千年史》一书中,就有过精准的数据:中国在鸦片战争之前的20年,也就是清朝道光皇帝继位的1820年,当时的总产出即GDP占据世界总份额的32.9%,而当时号称最富裕的也是最核心的西欧诸国,即英、法、德、意、奥、比、荷、瑞士、瑞典、挪威、丹等12国,他们的产出总和才只有12%。相比较下,彼时的美国与日本更是可怜的“穷国”,分别占据1.8%与3.0%的份额。

这些考索与事实,国际著名学者、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历史与东亚系双聘教授彭慕兰(KennethPomeranz),其代表作《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一书,有更细致的比较和论证。该书里列出的晚清与西欧诸国总GDP与人均GDP对比,完全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至少从总GDP来看,晚清帝国完胜欧洲,而且人均GDP上江浙一带富裕程度超过英国人,“江南棉布消费与英格兰相似,且普通江南人都吃得比一般英国人好”。他认为,西欧地区诸国在1820年前后,将其民主政治改良到更加完善,紧接着开始了工业化,才从此慢慢将中国甩在后头,而且直到1900年之前,始终差距不大。

也就是说,当时的清朝,说是“大清”不算吹牛。论经济实力,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单独PK清朝,其综合实力甚至可以顶得上整个欧洲。类似这些数据,会使我们非常惊讶,也很陌生,有一种颠覆常识的感觉。

如今的教科书,说清朝落后,谈论原因,除了说清朝积贫积弱之外,还说是因为“闭关锁国”。而其实,清朝并不能说封闭。

一个,清朝对外贸易不是完全封闭的。全汉升先生是民国最著名的经济史家,他在清代经济与对外交流方面有过不少论述,堪称经典。他很早就明确指出,清时的中国并不对外封闭。他说,中国是贫银国,但从1436年即明英宗正统元年至1936年,中国施行银主币制长达500年,对外贸易从未中断,清朝更是力推,正因如此,源源不断的白银才得以从美洲、日本等国流入我们这里。

即便中间有过短暂的“闭关政策”,也多是因为政治需要。比如,康熙时为了收复台湾,和郑氏政权“打贸易战”,下令“禁海”。结果“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一“闭关”全国就闹银荒,通货膨胀急剧。1683年,康熙派兵“武统”,雄兵2万、战船200余艘攻台成功,统一心愿得遂,立马撤消海禁,银贵铜贱现象也跟着消失。这一点,卡尔·波兰尼的《大转型》、贡德·弗兰克的《白银时代》、施坚雅《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等名书也是斑斑可循的。

第二个,当时的中国的有识之士也并非故步自封,而是对世界局势完全懵懂无知。中国历朝历代士大夫虽然多有“天朝上国”的迷梦,但是也并非都是愚昧之徒,只会在世界浩浩荡荡的潮流中酣睡自闭。一些优秀的中国人根本缺乏“世界意识”。

汉唐的辉煌就不说了,即便像明朝这样疆域囿于长城内的王朝,在开初就有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晚明更是有接连不断的传教士如利玛窦、汤若望、艾儒略等入华,彰显中国有识之士世界意识的觉醒。直至晚清,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及东南亚各国,到西方做生意的也比比皆是,晚清的士大夫们也不能说他们是集体无知的,郭嵩焘、曾纪泽等人很早就对西方留意,有过非常细密的观察与洞见。

因此,所谓鸦片战争时中国才有人开始“睁眼看世界”的说法,是违背历史事实的。如今,也有很多史学观点认为,晚清论起军事装备来其实并不算落后。那时的中国,外国教官训练严苛、大批先进武器进口,北洋水师、陆军学校等也可说是非常先进也非常现代化的了,大体完全与西方列强同步。

也就是说,清朝自始至终,无论是经济上对外交往,还是思想意识上的观察,都不能说是“闭关锁国”,有欠缺,但并非我们通常认为的那么严重。这些问题,已故近代史家朱维铮等先生都有过完整的论述和论证。

虽然说了这么多,但是很明显,清朝确实是落后的,我从未想过否定这一点。只是,我想说的是,据我的阅读感受而言,清朝的落后,并非落后在经济,也不是落后在对外封闭。中国的落后、及后来的挨打,其根源都在于政治机制的落后乃至腐败。

16世纪末至19世纪初,是西方政治、文化、社会大转折的时代,民主、自由、开放的制度,不仅让欧洲诸多人民逐渐过上富足的生活,也使得他们的国家国富兵强。而当时的清政府,经济繁荣的表面下,政治体制已严重落后于经济,且权贵阶层完全没有了改革的愿望,传统政治的惰性使得帝国权力高度集中,进而导致政治腐败、社会黑暗、吏治腐败,军备废弛,帝国可谓是江河日下,一幅衰世景象。

正是晚清政治机制上的落后,使得清政府成了“文明国家之外的野蛮国度”。这种落差,让所有承袭传统的王朝统治者们,面对“千年未有之变局”,一时举手无措,并进一步导致中国“落后挨打”的悲剧局面。这等于说,GDP总成绩不弱、武器也不输于人、人才也算济济(所谓“晚清无昏君、朝廷皆能臣”),可就是中枢机制不行,指挥不当也无力正确指挥。

清朝统治与此前历代王朝还不大一样,它是一种典型的“异族模式”。作为“外来政权”,以少数人入主中原,采取的基本措施是“以华制华”,满洲精英从始至终,对于自身高据帝国等级体系中的顶点的地位,并无足够的信心。

因担心优越性和正统性被质疑和推翻,不仅施政冷酷无情,而且为了保住特权,在经济上和政治上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这样的步步设防的政权,长此以往必然会导致这样一个可怕的循环局面,还无法解套:

1,权力高度集中,专制达到顶峰,天下一家,皇族视官员如狗如奴,朝廷之上的偏见和恐惧所有人都深藏心底。在这种畸形体制下,皇帝志在集权,朝廷利益霸占者只想维持现状,为官多图权财。比如清代中后期典型的权贵阶层八旗子弟。

2,为了稳定,为此投入的大量财力和精力难以估算,旗人与高官还享受法律上的特权,如免受民事诉讼的审理,可得到各类宽大处理,及减刑等特殊待遇。比如,为维护八旗制度、八旗驻防与旗人特有的生活方式,哪怕再多的支出也在所不惜,其数字难以准确计算,国家每年的巨额岁收都浪费在这些权贵身上,社会分化极端严重,满汉之间相互背离,有着根深蒂固的互不信任感;

3,思想管控由外及里地严密监察。清王朝从开国到亡国,一直都不自信,特别警惕治下臣民非议,文字狱传统浩浩荡荡。大清子民、知识分子乃至官员,都惊若寒蝉,道路以目,不但不敢指呈弊政,甚至不得已要通过不入城、不赴讲会、不结社的自我审查,来表白自身态度与心志,以达成自我保护的目的。

清朝是否真的“落后”,不妨从容商略,而这一点前鉴,我们似乎确实更需要明白,而后世治史者尤应深思吧!

THE END
1.2023世界城市500强,中国城市总数位居第二,共50个之01上海1(No.2305)2022年,上海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4652.80亿元,比上年下降0.2%。第一产业增加值96.95亿元,下降3.5%;第二产业增加值11458.43亿元,下降1.6%;第三产业增加值33097.42亿元,增长0.3%。 上海 01黄浦区 02徐汇区 03长宁区 04静安区 05普陀区 06虹口区 07杨浦区 https://www.meipian.cn/4sgt6x1z
2.江苏的这个城市,曾在民国时期是省会,如今GDP却是省内倒数第四1/ 5江苏省是中国第二大经济强省,也是长江三角洲的一部分。经济实力强劲,但有这样一座城市发展却是不尽人意啊,它曾在民国时期是省会,如今GDP却是省内倒数 2/ 5这个城市就是镇江,江苏省地级市,镇江市历来都是江南一带重要的城市,甚至曾被设为了江苏省会,可见其历史地位不容小觑 https://k.sina.cn/article_7043639787_p1a3d569eb00100jhuj.html
3.中国GDP曾占全球70%?来看先秦到晚清中国GDP的全球占比和排名但是鸦片战争后,不断对外战败的国家,加上内部太平天国运动、平回乱等等内战,国家GDP快速下滑,到清晚期甚至占世界总量不足10%了。 全球排名 明朝至清中期保持第一,1840年后被英国超越。 七、民国时期(1912年-1949年) 数据与全球占比 经济总量:1913年GDP约242亿美元(全球第三),1949年降至179亿美元(全球第五)。https://web.toutiao.com/article/7477448676231692838/
4.晚清民国时期的经济水平怎么样?那么经过了黄金十年后的中国经济在世界上的水平如何呢?当时的中国经济在世界上还是很落后的,但是中国的经济体量在世界上还是很厉害的,但是凭借当时的经济可以武装起来几百万的军队,足见当时的民国经济体量还是不错的。民国经济发展的黄金十年期间,民国的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轻工业方面和商业方面,重工业发展的https://weibo.com/p/2313474485671870922754?luicode=10000011&lfid=1076036124095997
5.工业革命——世界工业化三百周年回眸(二)1900年(清光绪26年),当二十世纪翻开第一页时,伦敦是一座黑色的工业之都,由煤炭支撑的工业革命让伦敦城内遍布工厂。照片为英国伦敦伯恩街(Burne Street),底层工人的营房,为了压缩工人开支,工人的床铺如同密集摆放的棺材。【1900年,即清光绪26年,中国GDP仅占世界总量的6%。而世界形势为美国占23.6%、英国占18.5%、德https://www.mzfxw.com/e/action/ShowInfo.php?classid=18&id=80056
6.民国的上海,当时放眼世界,属于什么水平?纸醉金迷背后有何真相从经济上看,1937年上海人均GDP约为108美元。而这时候法国人均GDP为1126美元,英国为1180美元,相差约10倍。与纽约、巴黎、伦敦等相比更是相差20余倍。 图注:1929年的纽约 图注:1936年的上海 总评: 民国时期上海这个“东方巴黎”的繁华,和中国并没有太多关系。它的繁华,是西方列强建立的租界创造的。租界中的各国肆意https://new.qq.com/rain/a/20201018A0CNFH00
7.1936年的民国能排到世界第8强国吗?在统计资料完备的现代国家中,体现国民所得概念的国民生产总值( GNP)和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测算,已经是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35741280/answer/1001098484
8.上海GDP从第一滑落到第十1978年全国各省市GDP排名前4位的分别是上海2022 年上海的 GDP 为 4.47 万亿元,北京的为 4.16 万亿元,北京的 GDP 已达到上海的 93%,差额仅为3100 亿元。 上海保持全国城市经济总量第 1 位的压力越来越大。 世界范围内单中心城市国家的首位城市经济总量持续提升,多中心城市国家的首位城市经济首位度相对下降,但顶尖城市的地位和影响力都在持续提升。 https://xueqiu.com/3658388177/254575819
9.温铁军:农民成为产业工人究竟是进步还是倒退大家可能都知道一个概念,民国20年代到30年代被历史认为是“黄金十年”,黄金增长时期,民国经济年平均增长8.4%,在世界范围内都是高增长,这一时期出现外生性和内生性两个重要因素。20年代到30年代西方爆发了生产过剩危机,危机不可能靠资本主义自身来解决,因为生产过剩乃是资本主义一般内生性矛盾,于是演化为第二次世界https://www.zgxcfx.com/jinritoutiao/87138.html
10.民国台州GDP,黄岩和临海是老大老二讲白搭另设杭州市,杭县县署依旧。民国34年8月抗战胜利后县署迁至拱宸桥(今杭州第二人民医院院址)。https://taizhou.19lou.com/forum-827-thread-52131728556588093-1-1.html